海报时评丨“卖崽蛙”该不该罚?我们更期待这不再是个问题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朱肖明
身穿青蛙服,手提一堆小青蛙,脖子上挂着支付二维码。近段时间,“卖崽蛙”因呆萌造型和有趣的互动成为网红,同时,一些“卖崽蛙”被“执法”的画面也让人感到又好笑又可怜。近日,上海街头一只“卖崽蛙”被城管驱离,并被斥责“每天都在这里,像什么东西”的视频在网上热传。卖崽青蛙到底做错了什么、该不该罚的问题引发大量讨论。
对此,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回应称,根据《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的相关规定,“卖崽蛙”的行为属于擅自在公共场所兜售玩具,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,对行人、对环境也是种干扰。对于这种情况,一般采取宽容、审慎地柔性执法。先教育、约谈警告,如果前期整改了,没有造成很坏的后果,提倡免于处罚。
像“卖崽蛙”这类兼具流动性和表演性的经营活动,很多城市都有具体的管理规定,被“执法”大多也有据可依。一方面此类销售活动的商品质量不易监管。另一方面,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和路人互动或兜售商品,也会引发安全隐患。但在执行层面,每一个具体事件的处理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。
近年来,各地积极推出新政,统筹市容秩序管理,陆续放开早市、夜市、地摊等多种经济业态,在推动“烟火气”有序回归的同时,也引导经营户涵养“文明之风”。事实也证明,“烟火气”和“文明风”两者可以兼得。诚然,在面对“卖崽蛙”这种经营业态时,如何做到两者兼顾,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,但正因如此,相关部门才更应不断解放思想、深入调查实际情况、创新监管方式,解决存在的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不断提高工作水平。同时,“卖崽蛙”们也应知法守法,自觉遵守相关管理办法,让既治愈人心又能方便人们生活的经营活动在合法合规中进行。
因此,与其讨论“卖崽蛙”该不该罚,我们更期待执法部门与经营者实现一场“双向奔赴”:既能探索出更妥善的管理方式,又能保留好既不影响市容又为城市增加趣味性的小“生意”,让城市管理办法与老百姓生存、生活的实际更贴近,共建一个开放、自信、和谐、活力的文明城市。